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二九章 机动无用论,龙战长空,电,剧佳文彩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监视能力都很强,我们之前一直采用地面导引方式去掠袭对手,通过超视距作战、或者一击而退的掠袭战去打击对手。事实证明,这种战法是优于格斗作战、也取得了不少的战果。”
说到这一句,加米涅夫自然是以自己取得的六个战果为例;不过他马上想到这个数字在维克托*雷泽诺夫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于是有点生硬的解释一番:
“当然了,中校同志,你在中欧天空的战绩更加可观,这是事实。但是恕我直言,中欧前线各航空团的米格机损失也是很大的,是吧?这样大的战损数量,当然会出现你这样的王牌飞行员,但是也否认不了格斗作战已经过时、超视距和掠袭战才是当下主流的事实。”
听到加米涅夫的一番话,龙云算是明白了这位少校的意思。
于此同时,他也在心里发出一阵感慨,这又是一个被“机动无用论”所蛊惑的人啊!
“机动无用论”,在现实世界里早已经被批驳的体无完肤、连外行的军事爱好者都不会执迷的理论,在这个穿越的平行世界里看来还是颇有一批信徒的。
所谓“机动无用”的论点,最早是流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种空战理论,认为在歼击机空战中的复杂机动动作虽然能够干扰对手,却会付出战机能量的代价,最后必然导致速度与高度的损失、而变成无力机动的靶机。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美国和苏联等大国开发的第二代歼击机无不以追求高空高速特性为第一目标,认为只要飞得高、飞得快,接近对手一击得手就可以解决战斗。
一时间,高速掠袭接近敌人、一击不中就迅速脱离后恢复高度、速度,再重复进行掠袭的“反复掠袭”战术大行其道,似乎使用导弹武器为主的现代空战中,除了快跑加偷袭以外就没有别的战术好用。
然而接下来的越南战争、两伊战争等一系列局部冲突中,讲求高速截击、一击脱离的战术在实战中表现不佳,以高空、高速特性见长的第二代歼击机在实际空战中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这让很多人对所谓的“能量空战”、“机动无用”论调产生了怀疑,进一步思考现代空战模式下的有效战术策略。
正是由于重视格斗作战的思路被重新拾起,不仅美国出现了以格斗为主要设计目标的-16(讽刺的是-16的吹捧者却正是信奉“能量机动”的战斗机黑手党),苏联也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迷-29和-27,这些三代战机的高空高速性能并不突出、甚至还略为落后二代战机,却大幅度强化了机动性能,就是专门为应付高强度格斗空战、实施复杂机动而生的全能型歼击机机。
随着这场规模空前大战的爆发,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战机在欧洲的天空中遭遇,鼓吹“机动无用论”的二代歼击机在三代战机的打击下也是落花流水。
这种状况,龙云也是亲身的经历者,可以说随着预精机、战场监控能力提高而再度抬头的“机动无用”、“掠袭至上”论已经失去市场,却不知道这位加米涅夫怎么就看不出这里面的简单道理。
说白了,所谓机动无用的论调,无非是认为剧烈机动会损失战机能量、最后导致失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