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〇七章 内置弹仓,龙战长空,电,剧佳文彩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轻搭在操纵杆上,透过无遮无拦的一体式座舱盖鸟瞰远方的苍茫大地。
坐在完全改进的迷-29战机里,没有了圆拱形的座舱隔框、也没有了潜意识的提示,龙云感觉到自己就像一只无拘无束的轻盈飞鸟,或者说就是真正“骑”在战斗机上巡曳苍穹,这种完全暴露在天空之中、近似幻觉的飞行体验让他非常兴奋,同时也想到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驾驶整体舱盖的战斗机飞行,不论在现实、还是穿越中都是第一次。
当然话说回来,就他的观察而言,米格机上的这种一体式座舱盖质量还并不理想。
就在两三天之前,刚刚见到外形可称惊艳、外表流畅光洁的迷-29,龙云还对出现在米格机上的一体式无框座舱盖深表惊讶,他觉得这种时髦玩意不太符合苏联九十年代的工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不符合红色帝国武器研发的一贯原则,那就是“武器是为战争服务、尽可能做的更简洁”。
不过现在呢,和设计局的克拉科夫同志交流过好几次,他才知道这种看上去挺美的一体式座舱盖,其实折射均匀度、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都还达不到大规模使用的指标,换句话说,就是不怎么耐用、也不允许载机飞到马赫一点二以上,总之就是一种专门为迷-29量身定做的试验品而已。
当然作为雷达隐身的设计考量之一,这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座舱盖,至少还是蒸镀了一层泛着金黄色的反射膜。
要是这么想的话,所谓“专物专用”,倒是挺符合苏联军工的设计原则咯?
关于座舱盖的事情,坐在一架高空平飞的迷-29战机中,龙云现在倒还不是太担心,他最需要集中精神的还是战机起飞、降落之时,如果在飞行速度很高时很不走运的撞上了飞鸟,按照克拉科夫的说法,这座舱盖就会“像水壶胆一样骤然爆裂”——这种景象,想一想就知道并不好玩,所以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和老鹰之类的大型飞禽发生迎头相撞的飞行事故才好。
“呼叫‘十字斧’,呼叫‘十字斧’,预计三十秒后到达航迹转折点,请检查导航信标,并报告自己的飞行状态;重复一遍,三十秒后到达航迹转折点,请检查信标并报告状态。”
“‘十字斧’收到;目前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五十(千米/时),飞行高度三千五百米。”
“这里是‘哨塔’,确认航向一七〇,表速五百六十五;‘十字斧’,保持现有航迹,转向后再进行一次雷达截获距离测试。”
“‘十字斧’收到,明白。”
和机场塔台联络之后,龙云略微低头看了看仪表板上的rwr灯盘,代表地面雷达扫描的波段信号灯正在一闪一闪,显然部署在保加利亚海畔城市瓦尔纳附近的三坐标警戒雷达正在用一道狭窄波束尝试搜索自己;不过从以往几天的测试飞行来看,除非他飞的再近一点,否则在六十多千米的距离上警戒雷达是没法发现他的。
作为的头号王牌、也是统帅部格外关照的耀眼将星,亲自参与飞行测试的维克托*雷泽诺夫当然不受保密原则限制、可以得知迷-29的真实能力。
比如说昨天,龙云就已经惊讶的发现,如果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