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二四章 八爷的掠袭,龙战长空,电,剧佳文彩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出一百多米后,只觉得机体微微一颤、就变得轻盈起来,随着地平线的下降消失,战机已经顺利升空。
在战机加速到离地速度之前就拉杆抬头,这种方式本来只是在紧急起飞的时候才会用到,但是边超有意通过这一过程,增进搭档之间的协调程度——和普通的加速后轻轻拉杆、战机立即抬头脱离跑道不同,在存速不足时先拉起机头,机体何时离地就不是飞行员能精确控制,这里需要长机和僚机的动作同步才行。
升空之后一路爬升,按照赛前制定的战术,“宸龙”双机打算和使用歼-8战机的“赤峰”进行一场高空的超视距较量,这不仅是对歼-10的高空高速能力有信心,也是为了让经验不足的刘威能有发挥机会,尽快积累实战经验。
随着平显上高度数字的不断增加,起飞后还不到两分钟,“宸龙”双机就已经平缓爬升到超过一万米的飞行高度。
在赛前研究过“赤峰”双机的典型战术,这两位选手一般都是抢先爬升进入交战空域,然后利用机载雷达的下视模式发现敌机、并发动猛烈的导弹齐射,边超这次索性就选择了针锋相对的爬升接敌战术。
在设计时就很重视高空高速能力的歼-10,为提高机动性而有较大的静不稳定度,不能成为一架极速突出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却也有相当不俗的高速特性。指挥“宸龙”双机保持密集队形,在一万一千米高空搜索对手,这种作战方式,不由得让边超想起了父亲讲过的一些陈年战例,高空高速的对抗模式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战术,在当今时代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不过偶尔体验一把的感觉倒还挺新奇。
从赛前的资料分析得知,“赤峰”的歼-8战机装备的是原产自苏俄的z-8雷达,这种雷达的探测能力和歼-10的1473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说是半斤八两,现在都已经不是什么先进的型号。
基于r上的一定差距,龙云估计1473型雷达对歼-8战机的迎头探测距离大概是在九十千米,而“赤峰”双机对自己的歼-10发现距离,则应该不会超过七十五千米。
为了充分利用雷达探测的不对称优势,避免被对手偷袭,龙云双机在短暂的编队飞行后就远远的左右疏开,开始在超过万米的高空中平飞搜索。
按照的比赛规则,双机对抗的接战空域半径只有五十千米,对现代喷气式战斗机来说是相当狭小;不过从进入接战空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分钟,“宸龙”双机的位置也接近了空域中心,却还是没有发现对手的踪影,眼见多功能显示屏上也没有一点提示,边超有点疑惑的在座舱里四处张望。
天空中的选手,暂时搞不清楚空域中的情况,在地面上看转播的观众倒是很明白,现在“赤峰”双机的行动是有点另类,他们竟然已经爬升到一万四千米的高空,在对战区域边缘伺机而动!
这种情况,边超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们能从容应对吗?
地上的观众捏了一把汗,正在空中紧张索敌的边超,也在猜测对手可能采取的一些战术。对于没有预警机和地面导引支持的竞赛来说,发现目标是战机的第一要务,他现在估计“赤峰”双机的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