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中国文学的‘涿县宣言’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3章 中国文学的‘涿县宣言’,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免费阅读,坐望敬亭,剧佳文彩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补了个觉,他总算是有了些精神,又熬了一下午。
到傍晚,桃园宾馆里突然骚动了起来,林朝阳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今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名单公布了,获奖名单中包括了这次来参加会议的李杭育等两位作家获奖。
开会期间有人得了奖,得奖人自然高兴,其他人也跟着起哄,加之昨天会议炒热起来的气氛,让这次会议期间的氛围充满了欢乐和积极的力量。
又过了一天,全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座谈会会程终于结束,会议结束已经是下午五点,作家们还会在桃园宾馆再待一晚上,明天就会各奔东西。
短短三天时间,因为林朝阳提出的文学理念,大家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面对离别充满了不舍。
这两天李拓一到晚上就钻进林朝阳的房间,不停的催促着林朝阳写文章,在他的不断鞭策之下,林朝阳终于在这天晚上九点多钟将文章写完了。
李拓激动的抢过文章,迫不及待的召集了众多与会的作家们。
他召集大家开会甚至不需要什么动员,只是在宾馆走廊里大喊一句:
“朝阳的文章写完了!”
作家们立刻冒头,很快便集结到了宴会厅。
这两天时间里,大家一直在等着林朝阳这篇文章的出炉,赶在会议离开前的最后一天,大家终于赶上了。
经过两天的发酵,林朝阳提出的“寻根文学”已经成为了这次会议所有参会作家耳熟能详的概念,也获得了绝大多数参会作家的认可与支持。
在离开前的最后一晚能够得见这篇文章的真容,也使得大家这次的涿县之旅变得圆满。
文章的手稿就一份,作家们都跃跃欲试的想先睹为快。
李拓将手稿拿在手中,站在会场的最中间,朗声道:“我知道大家都想一睹为快,不过稿子就一份。这样吧,我来当个肉喇叭,给大家朗读一遍,行不行?”
听了他的建议,众人齐声表示赞同,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肩负了大家的期望,李拓手里捏着手稿,眼神先是在稿子上停留了几十秒,似乎在默读上面的内容。
等他觉得熟悉了之后,才缓缓开口。
“《文学的根》,作者林朝阳。
我以前常常想一个问题:绚丽的中华文化到哪里去了?曾经有朋友对我说,他在汨罗江边插队落户,住地离屈子祠仅二十来公里。
……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写了一个现代派画家。但他真诚推崇提香等古典派画家,倒是很少提及现代派同志。
他后来逃离了繁华都市,到土著野民所在的丛林里,长年隐没,含辛茹苦,最终在原始文化中找到了现代艺术的支点,创造了杰作。这就是后来横空出世的高更。
……”
李拓刚拿到稿子,也不是专业播音员,因此一开始读起来磕磕绊绊,但慢慢的,他的思想逐渐被林朝阳的文字俘获,全神贯注到文章之中,声音变得饱满、炙热,饱含情感。
不仅是他,其他参加会议的作家们也同样如此。
虽然这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