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6章 陛前言药理,风流的意思,林二虎,剧佳文彩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取之意时,又或者要接见自己所看重的臣子时,赵煦便多会选择在这里。
在睿思殿召见臣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坐得更近一些,这是赵煦今天选在这里的另一个想法。
之前他已经见过秦刚两次,一次是在开封府的审案堂上,彼此虽然很近,但那时的他却并没表露皇帝的身份;另一次便是在殿试最终公布名次,因为他特意给了秦刚的第二十名、又临时起意要在大殿上亲口唱名到第二十,于是才有了秦刚上前的谢恩,但却是隔了御座的距离,彼此看得都不是太真切。
随后,由于秦刚在《神宗实录》案中毫无保留地站在了旧党一边,赵煦本想好好挫一挫这个同龄年轻人的傲气,对于章惇提出的多条打压之策皆是予以了默认,其实他的内心深处是期望着秦刚向他低头服软后,然后再给其重用的。
只是在突然收到处州大捷的奏章之后,他才记起这个快要被他忘掉的名字,也正是与刘惟简的闲聊中,才被这位老侍臣提醒:臣子想低头,也要他这个官家给人家机会啊!
所以,在章楶提出推荐秦刚到发运司的奏章后,赵煦不顾张商英等人的反对,坚持批准了这一任命。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看到秦刚在催纲司任上拿出了青苗法推行与秋纲粮发运均是全国最佳的业绩时,从他的理解来看,这就是标准的“官家肯信任、臣子敢效命”的佳话再现。所以才有了当下的入对机会。
看着一板一眼走到身前的秦刚,赵煦竟然有些恍惚了。
他不由地再次想起了当他第一次听到秦刚的名字,就是因为他所写的那篇《少年华夏说》,竟然气得那个老太婆哼哼然地大发雷霆,而且还极不冷静地下旨要求褫夺他的解元称号,最后还被中书舍人毫不留情地封还了。
这该是丢了多大的脸啊!而且此时的他,不过只是一名正在考试的士子。
一想起此事,赵煦那张一直苍白的脸庞上就会少有地显现出些许兴奋的血色。
从那个时候起,赵煦便会时常地在自己的心底默念着“故兴邦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华夏之少年儿郎。”在他的理解里,这里的的少年儿郎,更多的含义应该是指这个身为大宋官家的少年天子,激励着他以坚定且超然的勇气,在一旦可以亲政之时,以不可撼动的决心,推进并实施新法,以实施他深扎内心的兴邦之责任。
随着朝局的逐渐明朗,绍圣新法的全面铺开,赵煦也不像一开始时那样子对章惇言听计从。尽管对于旧党、对于高太后、他们都有着一颗共同的仇恨之心,但是在具体的处理手段与复仇程度来看,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几乎所有在世的旧党重臣都尽数贬至岭南,吕大防、刘挚、梁焘等人甚至死在路途或目的地上,其他如秦观、黄庭坚等与旧党关联之人,也一律都已贬官出京。
即使如此,仍然是无法平息章惇内心的愤怒,他还要报复那些已死的旧党领袖司马光、吕公着等人,他奏请赵煦剥夺了这两人追封的谥号、拆掉官修的碑楼、磨掉碑文、不断地追贬司马光、吕公着等死人的官职。甚至前一段时间,他还建议要对司马光进行挖坟、掘墓、鞭尸、曝骨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